第三百二十章耐人尋味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三百二十章 耐人尋味
唔,這也算是安慰了。蕭氏笑道:“這個名字好。”徐瑩對這個名字也很滿意:“就叫招弟。”
鄭琰嘴角一抽,池修之要是敢給她閨女起這麽個名字,她一準跟他鬧翻。低頭看了看一無所覺的小嬰兒,打破了這三個人詭異的高興:“快要返京了,娘子還在月子裏,也不能把產婦扔在翠微宮裏,這也淒涼了。那這一路要怎麽辦呢?”
自從鄭琰向徐瑩提出了返京的問題,徐瑩就跟蕭氏商議過了,這時候徐瑩便道:“我自然是帶著孩子跟聖人一起回去的。”
蕭氏道:“車子蓋得嚴實些也就行了,一路上道兒也平坦,並不很顛簸。”
蕭令先這才意識到,他老婆是產婦,來回折騰對身體不好,處理這樣的事情他也沒有經驗,更兼徐瑩說:“宮裏不能沒人主事。”只得滿懷歉疚地向徐瑩道辛苦。
徐瑩有氣無力地道:“這是應該的。”
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,宮裏依舊喜氣洋洋地慶祝小公主的降生。依舊準備著回大正宮之後給小公主慶祝滿月。
唯有皇後系有些愁眉不展,宜和大長公主很夠意思地安慰徐瑩:“我也是先生了女兒再生了兒子,娘子還年輕著呢,有什麽好愁的?運氣再壞,難道還能比我壞了?”
蕭氏考慮得更深一點,嚴肅地告誡女兒:“牛牛你還是要一如概往地關心。”
運氣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,看不見也摸不著,卻每每表現在人一生中的經歷之中。比如鄭琰,就是除了偶爾自己嚇唬嚇唬自己,其實生活挺順溜的一個人。再比如鄭靖業,一路殺到最高層,跟開了金手指似的。又比如蕭令先,每每自己安慰安慰自己,其實越來越一個人。
與鄭氏父女一比,蕭令先這個杯具簡直就能成倒黴蛋裏的典範了。大臣不跟他一心,身邊緊跟著的唯有一梁橫,也很難說是不是利用他的權勢滿足私欲的打算占了上風,利用就利用吧,還跟他傲嬌,一點也不配合。把榮安長公主這個兇殘的女人給得罪了個死!
這種一眼就能看到的壞事就不必多言了,還有一些事情,看起來是好事,弄到他頭上,又成了件壞事。
家裏添丁進口是好事吧?陳美人又給他生了個兒子,多子多福?孩子媽你要怎麽辦啊?人家給你生兒子了,你有什麽獎勵沒有?沒有獎勵,陳氏心中做何想,就很耐人尋味了。
老婆生孩子是好事吧?徐瑩偏偏生了個閨女。正妻無子。
這還不打緊,回到大正宮裏,徐少君在兒子滿周歲後沒幾天,又被診出再次懷孕。
於是,蕭令先長子生母出身卑微,正妻數年無子,次子生母出身較好,本人卻非嫡非長。三子生母出身最好,可惜本人排行靠後,生母又不幸不是正妻。這事兒放哪個皇帝那裏,都要好好安排一下,何況是蕭令先這個腦子不太夠用的?
蕭令先卻沒有覺出這其中的不對勁來,在他看來,徐瑩對庶子也關心,很有正妻範兒,人又年輕,生出兒子來的機會還是很大的。就算生不出來,二郎也日漸肥壯,他也不是後繼無人。一連三個兒子了,雖比不上他爹,比起史上許多的皇帝來,也算及格了。何況他還年輕,以後有的是兒子。
在最初的失望過後,他又歡喜地迎接嫡長女的誕生了。
接著,蕭令先覺得自己的好運來了。繼清剿亂民首戰失利之後,宗室軍的領軍也許是年高也許是被親戚拖了後腿,不幸戰死。但是,就是在這一戰,一個強人橫空出事,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。這個人就是蕭正乾。
當時情勢危急,是他挺身而出,帶著一隊人馬穩住了陣腳,殺退了殘敵還搶回了親戚的屍首。至此,方顯出他平日與士兵多接觸,打好基本功的益處來了。他帶的一支隊伍,臨陣不亂,遇亂不慌。還能進行反擊,還打贏了。贏了之後,蕭正乾並沒有趕盡殺絕,而是出了安民告示,接著,又勸降,同時進行了甄選,識別了真降與假降,迅速地平定了叛亂。
蕭正乾此人,大好青年一枚,事事依禮而行,本人還頗具才幹。本來以為他只是有些文采,上了戰陣卻頗有大將之風,一圈兒蹓跶下來,居然是個風度翩翩的儒將。要形象有形象,要氣質有氣質,要出身有出身,要能耐有能耐。
如今還有了功勞!
蕭正乾是個很君子的好人,難得還不顯虛偽,更妙在頗有擔當,又有一顆仁心。這樣的一個人,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,想不讓他升官都要昧著良心才行。昧良心還不頂用,他爹蕭菉也不是吃素的,此人是一點虧都不肯吃,有什麽好事都想攬到自己家裏。輩份奇高,跟江陰大長公主是平輩,尋常人都要賣他一個面子。
蕭令先大喜過望,終於來了個小概率!
連梁橫也從焦頭爛額裏解脫了出來,一笑得瑟地恭喜蕭令先:“聖上得人矣!”
卻不知,蕭正乾是道催命符,這道催命符還是蕭令先自己畫出來的。
秋高氣爽,避暑的人們回到了京中。
京中也不見有什麽大變化,花草樹木未見枯萎,秋菊還開了。除了物價上漲了一些,小民的日子還是得照過。對一等的富貴人家來說,些許上漲不過九牛一毛,影響不到生活。貧苦的人苦日子過得慣了,實在過不在下還有投到權貴門下做奴婢這條路可走。受影響最大的卻是原本的一些小康人家,原本過得尚算富足,現在卻要更加精簡地過日子,略有不適啊略有不適。
總的來說,看起來是一片平和,絲毫不見什麽外有邊患內有民亂的跡象來。更因有皇後生下了公主這樣的好事,還隱隱透出幾分喜氣來。接著,民亂漸次有了平定的跡象,京中就更加歡騰了。
不管是哪一個勢力當政,都不希望自己治下的首都一片人心惶惶的模樣。不要討厭“維穩”這個詞,換了你在臺上,也會這樣做,差別只在於能力與手段,是解決問題還是飲鳩解渴而已。至少,一個和平安定的首都,能夠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看到的人不會跟著慌亂,不至於驚惶失措地帶來本不會發生的惡劣後果。
徐瑩的女兒要滿月了,鄭琰知道她失望於這不是一個兒子,也不往她那裏多湊。徐瑩畢竟初為人母,在最初的失望過去之後,對這個不在期望之中到來的女兒也還是盡心的。再不期望,自己的女兒也要比別人的兒子強三分。只不過,她近來越發喜歡與生母蕭氏見面,鄭琰也就趁機退後一步——她自己家裏還有忙不完的事情呢。
先是,慶林大長公主一家要回來了,鄭琰要憂心忡忡地準備迎接遠行歸來的師父師母一家——顧益純病了。
人生七十古來稀,顧益純明年三月正好要做七十大壽。在他這個年紀上,哪怕一直身體健康,如此長途奔波也是一件勞心費力的事情,此時長途旅行不是你暈個機的時間就能到達目的地的短暫,要在路上搖晃將近一個月,回去奔喪,家中還有一堆的事情需要他來操心。處理完了家事,他還得再搖晃回來。
鄭琰擔心得不得了,顧益純年紀不小了,二子尚幼,難免要更耗心力,到時候病上加病,可如何是好?當然,不用她著急,鄭靖業已經先囤了兩個禦醫,八個大夫,齊刷刷地等在那裏呢。蕭令先也很在意這位姑父大人,得到消息就令沿途各級官員護送顧益純安全返京,萬不可被亂民驚擾到了。
顧益純載譽歸來!
顧益純去參加哥哥的葬禮,不但是吊唁,更是作為長輩,見證顧氏這一枝的分家情況。本來世家就不興分家,連顧益純名義上的一分家產都交到哥哥手裏的。現在他哥哥去世了,哪怕侄子不分家,他的這一分,至少也要給他一本賬來過過目。
顧益純不在乎這麽一點錢,這些錢財他本來都沒打算要,現在也是。想想看吧,他的兒子們生在京城長在京城,有位大長公主的母親,而顧益純的產業在老家,他們既對這個宗族不了解,更對這片土地不熟悉,且沒有回來的必要。哪怕回來了,也要受制於族人。於是,回來幹嘛?
既然不回去,族中產業分到顧益純手上的又不多,這些產業的產出也多不到哪裏去,每年往返收取出息也是個煩人的事兒。索性就做了人情,顧益純當場表示,這些他都不要了。
推財相讓,這是世家非常推崇的舉動,顧益純入京之後尤其是娶了慶林大長公主之後就呈一種冬眠的架式,原先的名士風采已經為人所淡忘。他做了皇室的女婿,又跟死奸臣鄭靖業臭味相投,這名聲即使沒壞,也好不到哪裏去了。如今有此義舉,倒是又讓人記起他的好來了。
縱使族中一力要讓顧益純收下,顧益純還是堅辭不受。這個時候,慶林大長公主也表現出了相應的高素質來,聲稱自己夫婦在京中,對家族的照顧本就不多,對祖宗的所謂四時祭祀都沒能盡到義務,把財產留下來是應該的。更何況,老顧一死,他的兒孫們要丁憂,又沒了工資收入。
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。接下來,顧益純就帶著崇高的聲望,以長輩的身份,為侄子們分了家,再攜妻帶子地返京,半上就病倒了。
慶林大長公主急得不行,立時就把所經之地的名醫給拿了來給顧益純治病,又寫信到京裏跟蕭令先要禦醫,還讓她的親戚們幫忙給找大夫。足足忙了五、六天,顧益純喝了幾副藥,有了好轉的跡象,便堅持不再耽擱:“還是速速返京為好,京裏比路上方便多了,再者,就算死了,我也不能死在路上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唔,這也算是安慰了。蕭氏笑道:“這個名字好。”徐瑩對這個名字也很滿意:“就叫招弟。”
鄭琰嘴角一抽,池修之要是敢給她閨女起這麽個名字,她一準跟他鬧翻。低頭看了看一無所覺的小嬰兒,打破了這三個人詭異的高興:“快要返京了,娘子還在月子裏,也不能把產婦扔在翠微宮裏,這也淒涼了。那這一路要怎麽辦呢?”
自從鄭琰向徐瑩提出了返京的問題,徐瑩就跟蕭氏商議過了,這時候徐瑩便道:“我自然是帶著孩子跟聖人一起回去的。”
蕭氏道:“車子蓋得嚴實些也就行了,一路上道兒也平坦,並不很顛簸。”
蕭令先這才意識到,他老婆是產婦,來回折騰對身體不好,處理這樣的事情他也沒有經驗,更兼徐瑩說:“宮裏不能沒人主事。”只得滿懷歉疚地向徐瑩道辛苦。
徐瑩有氣無力地道:“這是應該的。”
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,宮裏依舊喜氣洋洋地慶祝小公主的降生。依舊準備著回大正宮之後給小公主慶祝滿月。
唯有皇後系有些愁眉不展,宜和大長公主很夠意思地安慰徐瑩:“我也是先生了女兒再生了兒子,娘子還年輕著呢,有什麽好愁的?運氣再壞,難道還能比我壞了?”
蕭氏考慮得更深一點,嚴肅地告誡女兒:“牛牛你還是要一如概往地關心。”
運氣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,看不見也摸不著,卻每每表現在人一生中的經歷之中。比如鄭琰,就是除了偶爾自己嚇唬嚇唬自己,其實生活挺順溜的一個人。再比如鄭靖業,一路殺到最高層,跟開了金手指似的。又比如蕭令先,每每自己安慰安慰自己,其實越來越一個人。
與鄭氏父女一比,蕭令先這個杯具簡直就能成倒黴蛋裏的典範了。大臣不跟他一心,身邊緊跟著的唯有一梁橫,也很難說是不是利用他的權勢滿足私欲的打算占了上風,利用就利用吧,還跟他傲嬌,一點也不配合。把榮安長公主這個兇殘的女人給得罪了個死!
這種一眼就能看到的壞事就不必多言了,還有一些事情,看起來是好事,弄到他頭上,又成了件壞事。
家裏添丁進口是好事吧?陳美人又給他生了個兒子,多子多福?孩子媽你要怎麽辦啊?人家給你生兒子了,你有什麽獎勵沒有?沒有獎勵,陳氏心中做何想,就很耐人尋味了。
老婆生孩子是好事吧?徐瑩偏偏生了個閨女。正妻無子。
這還不打緊,回到大正宮裏,徐少君在兒子滿周歲後沒幾天,又被診出再次懷孕。
於是,蕭令先長子生母出身卑微,正妻數年無子,次子生母出身較好,本人卻非嫡非長。三子生母出身最好,可惜本人排行靠後,生母又不幸不是正妻。這事兒放哪個皇帝那裏,都要好好安排一下,何況是蕭令先這個腦子不太夠用的?
蕭令先卻沒有覺出這其中的不對勁來,在他看來,徐瑩對庶子也關心,很有正妻範兒,人又年輕,生出兒子來的機會還是很大的。就算生不出來,二郎也日漸肥壯,他也不是後繼無人。一連三個兒子了,雖比不上他爹,比起史上許多的皇帝來,也算及格了。何況他還年輕,以後有的是兒子。
在最初的失望過後,他又歡喜地迎接嫡長女的誕生了。
接著,蕭令先覺得自己的好運來了。繼清剿亂民首戰失利之後,宗室軍的領軍也許是年高也許是被親戚拖了後腿,不幸戰死。但是,就是在這一戰,一個強人橫空出事,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。這個人就是蕭正乾。
當時情勢危急,是他挺身而出,帶著一隊人馬穩住了陣腳,殺退了殘敵還搶回了親戚的屍首。至此,方顯出他平日與士兵多接觸,打好基本功的益處來了。他帶的一支隊伍,臨陣不亂,遇亂不慌。還能進行反擊,還打贏了。贏了之後,蕭正乾並沒有趕盡殺絕,而是出了安民告示,接著,又勸降,同時進行了甄選,識別了真降與假降,迅速地平定了叛亂。
蕭正乾此人,大好青年一枚,事事依禮而行,本人還頗具才幹。本來以為他只是有些文采,上了戰陣卻頗有大將之風,一圈兒蹓跶下來,居然是個風度翩翩的儒將。要形象有形象,要氣質有氣質,要出身有出身,要能耐有能耐。
如今還有了功勞!
蕭正乾是個很君子的好人,難得還不顯虛偽,更妙在頗有擔當,又有一顆仁心。這樣的一個人,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,想不讓他升官都要昧著良心才行。昧良心還不頂用,他爹蕭菉也不是吃素的,此人是一點虧都不肯吃,有什麽好事都想攬到自己家裏。輩份奇高,跟江陰大長公主是平輩,尋常人都要賣他一個面子。
蕭令先大喜過望,終於來了個小概率!
連梁橫也從焦頭爛額裏解脫了出來,一笑得瑟地恭喜蕭令先:“聖上得人矣!”
卻不知,蕭正乾是道催命符,這道催命符還是蕭令先自己畫出來的。
秋高氣爽,避暑的人們回到了京中。
京中也不見有什麽大變化,花草樹木未見枯萎,秋菊還開了。除了物價上漲了一些,小民的日子還是得照過。對一等的富貴人家來說,些許上漲不過九牛一毛,影響不到生活。貧苦的人苦日子過得慣了,實在過不在下還有投到權貴門下做奴婢這條路可走。受影響最大的卻是原本的一些小康人家,原本過得尚算富足,現在卻要更加精簡地過日子,略有不適啊略有不適。
總的來說,看起來是一片平和,絲毫不見什麽外有邊患內有民亂的跡象來。更因有皇後生下了公主這樣的好事,還隱隱透出幾分喜氣來。接著,民亂漸次有了平定的跡象,京中就更加歡騰了。
不管是哪一個勢力當政,都不希望自己治下的首都一片人心惶惶的模樣。不要討厭“維穩”這個詞,換了你在臺上,也會這樣做,差別只在於能力與手段,是解決問題還是飲鳩解渴而已。至少,一個和平安定的首都,能夠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看到的人不會跟著慌亂,不至於驚惶失措地帶來本不會發生的惡劣後果。
徐瑩的女兒要滿月了,鄭琰知道她失望於這不是一個兒子,也不往她那裏多湊。徐瑩畢竟初為人母,在最初的失望過去之後,對這個不在期望之中到來的女兒也還是盡心的。再不期望,自己的女兒也要比別人的兒子強三分。只不過,她近來越發喜歡與生母蕭氏見面,鄭琰也就趁機退後一步——她自己家裏還有忙不完的事情呢。
先是,慶林大長公主一家要回來了,鄭琰要憂心忡忡地準備迎接遠行歸來的師父師母一家——顧益純病了。
人生七十古來稀,顧益純明年三月正好要做七十大壽。在他這個年紀上,哪怕一直身體健康,如此長途奔波也是一件勞心費力的事情,此時長途旅行不是你暈個機的時間就能到達目的地的短暫,要在路上搖晃將近一個月,回去奔喪,家中還有一堆的事情需要他來操心。處理完了家事,他還得再搖晃回來。
鄭琰擔心得不得了,顧益純年紀不小了,二子尚幼,難免要更耗心力,到時候病上加病,可如何是好?當然,不用她著急,鄭靖業已經先囤了兩個禦醫,八個大夫,齊刷刷地等在那裏呢。蕭令先也很在意這位姑父大人,得到消息就令沿途各級官員護送顧益純安全返京,萬不可被亂民驚擾到了。
顧益純載譽歸來!
顧益純去參加哥哥的葬禮,不但是吊唁,更是作為長輩,見證顧氏這一枝的分家情況。本來世家就不興分家,連顧益純名義上的一分家產都交到哥哥手裏的。現在他哥哥去世了,哪怕侄子不分家,他的這一分,至少也要給他一本賬來過過目。
顧益純不在乎這麽一點錢,這些錢財他本來都沒打算要,現在也是。想想看吧,他的兒子們生在京城長在京城,有位大長公主的母親,而顧益純的產業在老家,他們既對這個宗族不了解,更對這片土地不熟悉,且沒有回來的必要。哪怕回來了,也要受制於族人。於是,回來幹嘛?
既然不回去,族中產業分到顧益純手上的又不多,這些產業的產出也多不到哪裏去,每年往返收取出息也是個煩人的事兒。索性就做了人情,顧益純當場表示,這些他都不要了。
推財相讓,這是世家非常推崇的舉動,顧益純入京之後尤其是娶了慶林大長公主之後就呈一種冬眠的架式,原先的名士風采已經為人所淡忘。他做了皇室的女婿,又跟死奸臣鄭靖業臭味相投,這名聲即使沒壞,也好不到哪裏去了。如今有此義舉,倒是又讓人記起他的好來了。
縱使族中一力要讓顧益純收下,顧益純還是堅辭不受。這個時候,慶林大長公主也表現出了相應的高素質來,聲稱自己夫婦在京中,對家族的照顧本就不多,對祖宗的所謂四時祭祀都沒能盡到義務,把財產留下來是應該的。更何況,老顧一死,他的兒孫們要丁憂,又沒了工資收入。
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。接下來,顧益純就帶著崇高的聲望,以長輩的身份,為侄子們分了家,再攜妻帶子地返京,半上就病倒了。
慶林大長公主急得不行,立時就把所經之地的名醫給拿了來給顧益純治病,又寫信到京裏跟蕭令先要禦醫,還讓她的親戚們幫忙給找大夫。足足忙了五、六天,顧益純喝了幾副藥,有了好轉的跡象,便堅持不再耽擱:“還是速速返京為好,京裏比路上方便多了,再者,就算死了,我也不能死在路上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